2012年12月8日 星期六

空談誤國

一、中國夢

什麼文字記錄都比不上電視鏡頭里的真人同期聲更有感染力。昨晚新聞聯播剛結束,@人民日報就已經從央視網上找到長達近11分鐘的頭條視頻《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強調: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奮勇前進》,加以轉發。

鏡頭中,站在其餘6位政治局常委同事的正中央,新任總書記站在一幅鄧小平資料照片的前方,以「剛才啊,我們參觀了《復興之路》展覽」作為開場白,向數十圍攏者發表講話。比起前任胡錦濤,習近平的脫稿即席演講風格略顯隨興,最後一句時甚至高舉右手振臂疾呼,所以,由新華社稍晚公佈的通稿是在對一些語氣助詞和不清晰表達進行修訂後才向全國播發。

為了向民眾通報中共中央新任最高領導層在會場之外的這第一次集體行動,所有中國大陸時事媒體都需要貢獻力量,不分黨報都市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解放軍報以及各地省委機關報再一次向人民日報緊密靠攏,通欄頭版頭條中,除了「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等參加參觀活動」這一行副題外,再加總書記三段「強調」:「迴首過去,全黨同志必須牢記,落後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審視現在,全黨同志必須牢記,道路決定命運,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多麼不容易,我們必須堅定不移走下去」;「展望未來,全黨同志必須牢記,要把藍圖變為現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我們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

報眼處正好用來發表《習近平總書記深情闡述「中國夢」》,這其實就是講話摘要:「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歷史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我堅信,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實現,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

雖然人民日報按例要在文章開頭處署上「本報北京11月29日電」以及記者張爍的名字,但其實也就是和新華社電稿一字不差。以「百年奮鬥鑄就歷史輝煌,信心百倍推進復興偉業」開頭烘托氣氛,第一段交待事件:「在全黨全國上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熱潮中,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等29日來到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基本陳列,回顧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為實現民族復興走過的歷史進程,號召全黨同志承前啟後、繼往開來,把我們的黨建設好,團結全體中華兒女把我們國家建設好,把我們民族發展好,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進。」。

根據這篇通稿傳達,新任總書記以「雄關漫道真如鐵」、「人間正道是滄桑」、「長風破浪會有時」這三句詩分別形容中華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並表示「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而這也化作上海黨報解放日報所擬雙排大字標題,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最偉大中國夢,我們比任何時期都更接近這個目標》。

只有講話沒有掌聲也不行。所以,就像央視來兩段《偉大夢想照耀復興之路》、《用厚重的歷史眼光看復興之路》的電視評論一樣,新華社是配發時評《團結奮進在復興之路上》以及用作表現萬眾一心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會實現!——習近平同志參觀<復興之路>基本陳列時的重要講話鼓舞各族各界群眾》,人民日報異曲同工,是頭版評論《用實乾托起「中國夢」》和第二版的《攜手實現偉大「中國夢」,各地乾部群眾熱議新一屆政治局常委參觀<復興之路>展覽》、《總書記講話引起網友強烈共鳴》。

向身為廣東省委機關報的母報看齊,南方都市報也決定轉發新華時評,並乾脆把從新華社電稿中一字不改拿來的頭條標題染成大紅色——而這遠遠比不上新快報的隆重其事,在底部配發《中央宣講團在粵宣講黨的十八大精神》標題,這份羊城晚報子報把封面幾乎設計成了一份紅頭文件。

也可以有些別的標題著眼點,比如錢江晚報之《習近平:中國夢必將實現》、瀟湘晨報之《習近平: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而最受市場化媒體青睞的,還得數那八個字——「空談誤國,實乾興邦」。事實上,早在新京報、齊魯晚報、重慶晨報、東方早報、華商報等齊齊選中之前,昨晚,五大門戶就已經在新華社電稿中找到這句,作為首頁頭條。

今晨,新浪不僅又發掘出《延伸閱讀:去年曾發文提空談誤國》以及《台媒:習近平振臂疾呼》作為背景,還要加推「央視用四個『平』字形容新常委開局」之事。這就是昨晚央視新聞1+1的節目實錄,不僅有都市快報等紙媒連夜摘要發表,更是高居搜狐網易今晨首頁頂端。白岩松正襟危坐,開口便說明緊急製作本期節目的動機:「相信很多人都已經註意到了,在今天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以及《東方時空》等欄目中,用很大的篇幅在關註著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和其他政治局常委等中央領導去國家博物館看《復興之路》這樣一個展覽。這是『十八大』之後,新一屆領導集體第一次走出人民大會堂和中南海的亮相,而且我們算了一下,今天距離他們的第一次集體亮相,也就是15日的時候見中外記者,整整15天。那麼在這半個月時間里頭,新一屆領導集體無論是從他們的語言,或者說他們的工作方式當中,透露出怎樣的信息,以及通向未來的一種方向。今天我們就試著來梳理一下。」。

為了呼應節目之初「從西柏坡到國家博物館,從兩個『務必』到兩個『百年夢想』,新一屆中央領導的集體行動蘊含著怎樣的深意」之問,解說詞舊事重提胡錦濤10年前就任總書記20天之時冒雪前往西柏坡學習考察之事,由白主播加以對比解析:「十年前就有很多媒體去分析,為什麼出京第一站選擇的是西柏坡,其實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知道我們從哪兒來的,這條路是怎樣走過來的...十年後有一點是相似的...同樣具有十年前要重溫我們從哪兒來,這條路是怎麼走過來的。但是有一點在今天的講話中是不太一樣的。今天在習近平不算太長的講話當中,更多的篇幅給了不僅僅我們從哪兒來,而是我們要去哪兒,我們怎麼去。」。

「中國夢」之後,節目就開始了對「空談誤國,實乾興邦」的梳理,稱「這八個字來的已經是呼之欲出了」。所舉之例皆是近日已被多家媒體反復言說的「美談」,包括習近平11月15日記者見面會多次提到「人民」、李克強引領會風改革等。總結陳詞,白岩松宣佈,「不妨用習近平的『平』字,四個『平』字」來評價新任領袖們的這履新半月:「第一,平常的聲調,沒有去拔高,就像平常說話一樣,這是第一個『平』」;第二,平實的語言。當時我的一位中央廣播電台的同事說過這樣一句話,『習近平的這番講話可是一個特別好的廣播稿的典範,因為口語化』;第三,平實的工作作風...去參加艾滋病防治座談會的時候,寧可讓官員等著,也要跟民間很多防治艾滋病的積極人士更多地座談;第四,就是不同平常。給了大家不同平常的一種感受,是改文風、改會風。」。

連線中央黨校教授郭剛,不僅是要請他來講改變文風、會風的意義,還是為了談反腐,談「從嚴治黨,是不是真要玩真的,究竟能取得什麼樣的效果」:「習近平總書記說了,這個事要涉及到亡黨亡國的問題,要命的問題,這個不可能一時表表態度就完了。」。

作為此前外界通常以為的左派發言陣地,北京日報今天要緊跟形勢,七日談頭條直接借總書記吉言一用,即《中國需要羅陽這樣實乾興邦的英雄》。文章將這位殲-15艦載機研製現場總指揮比作當年鑄就「兩彈一星」輝煌的英雄:「『空談誤國,實乾興邦』。面對國家發展的成就,總有一些人在旁邊忙著說三道四、指手畫腳,對那些老實做事、埋頭苦乾的人冷嘲熱諷、鄙夷不屑。殊不知,這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是唾手可得、輕而易舉的,都需要艱苦努力、不懈付出。不管社會價值再多元、利益再多樣,國家和民族利益永遠都是第一位的,都是最大公約數...自航母『遼寧艦』亮相,一些人的各種嘲諷質疑蜂擁而至,而大多數國人則興奮加振奮,正能量遠超負評價,再加上此次艦載機成功起降,人們紛紛『向羅陽致敬』,充分說明在老百姓心中,敬重的始終都是實乾的人,是為國為民犧牲奉獻的人。可以說,這種價值判斷是一種主流民意,是我們國家和民族不斷發展進步的重要保障。」。

這種對「主流民意」的判斷應合胡錫進之意。因為其環球時報早在昨天社評《眾聲喧嘩,政府應有耐受度和鑒別力》即有論述:「中國如今進入了眾聲喧嘩的時代,所有事情都有了不同意見,政府尤其經常成了輿論的標靶。但中國不能陶醉在各種意見的『大排檔』里做廉價的消費,中國必須繼續是能做出決定的國家。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里,各級政府的決策力和執行力仍是這個國家保持效率的關鍵...如今微博常被當成民意的鏡子,但必須指出,微博上只是民意的一小部分,它有可能和主流民意吻合,也可能是對立關系。」。

同為人民日報子報,當海外版今晨配發《實乾讓「中國夢」更美麗》的頭版評論,稱贊「習近平講話把『中國夢』的內涵落實到了每個中國人的生活世界」,並由此獲新浪評論頻道頭條推薦時,環球時報則是在封面文章後面加推社評《民族復興根植於中國人集體潛意識》:「習總書記昨天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講得很清晰,也很堅定,展現了新領導集體帶領國家前進的決心和自信。這次參觀和講話是一個無形的龐大回答,它的內容遠遠大於畫面和聲音的傳達,中國內外的人和力量都能從中找到、悟出指引中國未來的路標。」。

不過,正如子夜微博預告摘錄所言,胡錫進還想值此講一講「對家國關系的認識做實事求是的再平衡」,即「中國不可掉入國家就是一切的極端政治,也決不可陷入個人主義無限坐大的陷阱」:「一段時間以來,中國輿論中出現對保護個人權利的排他性強調,這一定程度上來自對歷史上單向強調國家利益的反彈...近現代中國經歷了被列強踏破國都、以及被日本大舉入侵的慘劇,也有過個人權利遭到蔑視、蹂躪,國家目標覆蓋所有私人空間的時期。我們的潛意識中因此有種種不安,怕這也怕那,迷惘經常變成朝某個方向走極端的宣泄。」。

只是,那些傾心於熱烈傳播《財經》雜志年會嘉賓發言的人們,不一定會認可胡總編的苦口婆心。當胡舒立昨晚因為自己三談薄熙來的系列評論而在昨晚獲得騰訊網頒獎時,她的老東家也不遑多讓,以連續兩天召集學者專家縱論政經而成為一時之盛。

現在看來,任志強昨天那句「不改就沒有十九大」只能算是前戲。發言高潮昨天到來,人人爭當「大炮」,他們肯定不認為自己這是「空談誤國」,而恰恰是替國家和人民防範薄氏人物捲土重來的「守夜人」。其中,吳敬璉所言「中國的貧富差別如此巨大,主要的原因是來自靠權力取得的收入。不能讓富人憑權力發財,而且要給予嚴厲的懲罰」在經由中新社發稿後,在今天上午得獲鳳凰網首頁推薦,與此同時,在《財經》雜志自身網站上,來自孫立平的發言則位於熱文排行榜更前列。

摘錄稿件題為「一場靜悄悄的革命已發生,逼迫中國進行改革」,這位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稱:「過去這十年,體制有多大的變化嗎?沒有,但是社會已經發生了變化...政府感嘆隊伍不好帶,老百姓不好管了,政府說的這些話,老百姓也不信了。所以,可以看到,這個社會在靜悄悄發生變化,這就是逼迫中國進行變化的真正動力。」。

此前,孫教授還勸執政者「趁老百姓對政府還有感情,盡早切割歷史問題另開張」,而這簡直就是對「任大炮」的呼應:「老百姓還殘存著一點對我們政府的信任和感情,有的問題真正解決不了,有時候你道個歉,有的人還感動的淚水漣漣。但我覺得漣漣不了幾年了,5-10年到頭,十年可能到不了,五年可能差不多。如果到時候他都不淚水漣漣,那就說明切割的條件已經失去,切割都已經不可能了。」。

至於「我們還有沒有辦法能回到法治軌道」的問題,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江平談起來就更加有資格了。這位中國最德高望重的法學家之一,藉此場合再批重慶模式,嘆息司法改革在倒退:「司法權威變成了政法委員會的權威,黨的權威;本來應該在憲法上明確規定的法院的獨立,變成了只能夠談法院的公正;本來憲法明確規定法院是以法律作為唯一的指導的方針,現在變成了三個至上。如果要提倡法治文明,必須要建立法院的權威,而不是公安的權威,如果把公安的權力搞得過大,是一個國家的不幸,是一個國家法治的不幸...拿重慶來說,公安機關掌握著生殺予奪的大權,法院完全是陪襯的,李莊案件就說明瞭這個問題。」。

任建宇同樣是最好的證據。為了批評勞教制度,江平甚至不點名地提到了剛剛卸任的前政治局常委周永康,而財經網亦予以公開發表:「自從06年《立法法》通過了以後,再以國務院法規的形式來限制剝奪人身自由就是違法的...這違法了12年的現象之所以始終沒有改變,是因為擔任政法委書記的常委不贊成這個做法,這不是很明顯的用人治來代替法治嗎?光一個人就能夠把法律所規定的制度改變了,這是很明顯違法的現象。」。

其實,江教授根本就是對整個十七屆中央委員會感到失望,根據發言記錄,他嘆息胡溫一代在第二屆任期內失去了政治體制改革「最好的黃金時期」。不過,他還願意再多給五年。承認「深層次的政治體制改革還仍然有爭論,現在來討論還不到時機」後,也是最後警告:「這一屆的政治局常委在下一屆五年裡面必須很好的抓住政治體制改革的機遇,這個機遇再喪失,中國的前途就岌岌可危了。」。

易子娘

地產2012,將政策市進行到底

房地產,一個不斷製造新聞與社會焦點的行業,一個盛產富豪的行業,同時也是一個讓人愛恨交織的行業。自20年前中國開啟住房改革那天起,中國房地產業就註定要成為影響甚至誘導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籌碼,這份籌碼的重量並非完全來自地產企業家們的勤勞與智慧,畢竟,各行各業的企業家都是勤勞與智慧的代表,然而在中國沒有一個行業可以與房地產業的造富歷程相媲美。

若回顧中國房地產業發展歷程,不難發現是政府制定的土地與行業游戲規則以及洶涌的城鎮化浪潮成就了今天占到國內500強企業70%以上席位的地產大佬們。政府是市場游戲規則的制定者,市場規則決定著市場主體的運行路徑,中國樓市經歷的背後是政策調控乾預的「從無到有、從松到緊」。

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發展不到30年,卻經歷了最為跌宕起伏的發展軌跡,若將中國房地產業的發展比作春夏秋冬,樓市經歷了從20年前商品房市場起步時期的春暖花開,到2000年以後的樓市供需兩旺的火紅盛夏,再到2009年的秋風肅殺乃至隆冬速凍。正所謂成也政策、敗也政策,由政策規則造就的地產繁榮今天面臨的最大生存發展危機不是來自市場供求而是來自久控不松的「政府調控政策」。在國內外經濟蕭條,金融危機等內憂外患的逼迫下,2009年誕生了被戲稱為「史上最嚴厲調控政策」,實行限購、限貸、限融資等一系列行業限制性措施,樓市迅速降溫並進入冰凍時期。中央控制房價的決心甚大,動用財稅政策、行政直接乾預甚至官員問責等全面手段對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控,包括央企在內的涉足房地產項目的非地產企業出現了一波退出潮,房地產企業也從2005年的8萬多家銳減到6萬家。2009年到2010年可以說是房地產業的速凍期,不過,隆冬與盛夏的共同點就在於,極端溫度只能維持在某個短暫的特定時期而不能持久。那麼,到了2012年,這個充滿預測與神秘的年度,房地產市場究竟發生了些什麼?哪些事情值得我們盤點呢?邁過2012年,房地產業又何去何從呢?

房市、股市和車市是反映中國經濟冷熱的三個風向標,其中樓市作為近年來各地區拉動GDP的核心力量更是成為經濟復蘇與發展的風向標。反之,國家經濟基本面與政府宏觀調控政策成為影響樓市的最強因素。筆者認為,房市的冷暖也有三個風向標,即房控、房企、房價,分別代表了政府(房地產調控)、企業、市場。對於2012年的中國房地產市場,筆者首先想到的是老祖宗為我們留下的一句至理真言:全則必缺,極則必反,即「物極必反」。

2012年上半年的樓市回暖給出了最直接的證明,得益於年初政府樓市政策的「微調」,加之開發企業採取「以價跑量」的銷售策略,整體房地產市場成交量得以逐步回升,並且呈現出所謂「回暖」的行情。2012年上半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雖然呈持續負增長態勢,但降幅卻呈現出逐月收窄的趨勢。1-5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2.88億平米,同比下降12.4%,降幅較1-4月縮小1個百分點。5月當月商品房銷售面積更是出現了大幅的反彈,環比上漲20.3%。一線城市成交量紛紛創下去年初實施限購政策以來的最高水平。成交持續回暖也帶動了房價止跌回升,使得本來預期普遍悲觀的一線開發商上半年都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業績,大部分上市企業都完成了年度銷售目標的50%左右。 上半年樓市回暖的原因很明確,隨著地方對樓市政策的微調以及中央貨幣政策得以放鬆,降準、降息等政策逐步出台;各地樓市調控政策的微調、首套房貸利率優惠、公積金貸款上限放寬等以及央行持續的降息等貨幣政策的實施,在這種局面下,市場預期發生了較大變化,釋放了一定的購買力;其次,由於開發商庫存壓力較大,為加速出貨,開發商採取的「以價換量」等降價銷售策略,吸引了部分自住剛性需求,進一步支撐了上半年樓市成交量反彈。

經受過2009年以來的「史上最嚴厲調控」之後,哪怕是微微的一絲政策松動,各地市場及房企都會積極「響應」,利用行政手段直接調控市場的後果往往難以預測,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只要投資與居住的剛性需求不能通過商品房與保障性住房等多層級市場結構解決,那麼任何強制性的行政施壓都難以長期維持,並且維持的時間越久後果往往越發適得其反。

相比之前一年樓市速凍的肅殺景象,2012年上半年中國樓市已經出現解凍跡象,但「回暖」不等於「復蘇」,上半年的回暖是否會成為市場就夠行復蘇的起點則尚需商榷。畢竟樓市成交上漲,核心原因之一就是地方政策「微調」帶來的市場預期。因此,樓市回暖實際上是心理預期回暖,樓市的反彈本質上是被政策凍結的一部分市場剛性需求的釋放,而非整個行業領域的結構性系統復蘇。就這樣,帶著對樓市是否回暖的爭論,中國房地產業進入到2012年的下半年,下半年的政府政策反應與市場格局將上半年的回暖定性為「乍暖還寒」。的確,房控政策有「微調」,但是中央政府的政策調控趨勢沒有變,相反在加強,所以「微調」難成主流。針對房地產調控的現狀,溫家寶總理再次在會議講話中強調要將房價控制在合理範圍內;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微調」行為也進行了及時糾偏。可見,在國內經濟尚待全面復蘇的背景下,中央對房地產業的宏觀調控力度和調控方向依然不變,限制性發展政策趨勢仍然是主流。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2年1-10月份的數據,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57629億元,同比增長15.4%,這說明房地產市場已經走出最冷的冬天;且銷售態勢有所回升,商品房銷售額46301億元,增長5.6%;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6.6%,辦公樓銷售額下降0.4%,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額增長2.7%。;資金方面,房地產開發企業本年到位資金76397億元,同比增長11.6%,增速比1-9月份提高1.5個百分點;遇冷的重災區則出現在地方土地市場,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2765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8.0%,土地成交價款5762億元,下降11.8%,降幅擴大0.8個百分點。盡管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依然出現了「地王」但也只是無關市場趨勢的「個體現象」。在價格方面,2012年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價格變動情況: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17個,持平的城市有18個,上漲的城市有35個。環比價格上漲的城市中,漲幅均未超過0.5%;可見2012年房地產市場商品住宅價格呈現出穩中有升的狀態。

2012年下半年政府似乎進入了對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深水區,以「限購」為代表的典型行政調控手段在地方政府騰挪躲閃式的應對企圖下,似乎已經難以應付出現的調控新壓力,「調控房價「已經成為一項政治任務,以至於出現了諸如陝西等地區對房企直接出台「限價」的政策文件,有一種回歸「計劃經濟」的味道。不管怎樣,各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還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用一項短期調控政策解決一個關乎國民經濟發展結構的產業與行業所帶來的長期發展問題。

整體看,2012年房地產市場處於焦灼狀態且屬於政策市,從上半年的乍暖還寒到下半年的從緊從嚴,政策方向依然維持緊張,但調控手段趨於穩定保守。中國經濟將長期面臨通脹危險,不動產的保值增值需求依然強勁,放鬆調控政策後房價反彈似乎順其自然。2012年中國房地產依然未能擺脫政策市的束縛。

政策的科學性首先體現在政策的有效性,在現代市場經濟制度下,公共政策對市場的引導與規製作用需要通過市場傳導機制來完成,也就是說,行政乾預的手段是直接看得見的手,但其效果產生過程相對間接。目前,房地產調控政策基本上都是被動應對型的短期政策,並且彼此獨立,缺乏組合系統性,短期效果看似明顯,實則無法持續。因此,十八大之後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將更加強調長期性和可持續性;另一方面,房地產業的產業交叉性明顯,政策的制定不能針對房地產市場出現的某個單一錶面問題,而應該深入到產業結構調整的層面,綜合制定產業調整政策。國民經濟結構性調整的大背景決定房地產業的產業結構比例必須下調,房地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產業結構的一部分,是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對象,要改變地方依賴土地財政和依靠房地產拉動GDP的經濟發展局面,就必須降低房地產業的產業結構比例,平衡各產業之間的發展資源,讓各市場主體回歸所處行業的本位。

綜上所述,盤點2012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核心意義在於反思房地產業發展到今天出現的頑症,而不在於討論樓市反彈是乍暖還寒,還是行業復蘇;也不在於預測房價的漲或跌。在經過漫長隆冬的考驗後,房地產業不應當和過去一樣成為國民經濟增長領域的一支獨秀,而應與其他產業共同回暖,步入良性發展。我們期待真正的經濟復蘇和房地產業「回暖」,只不過那時的「回暖」不再是房價的瘋漲,而是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以及行業發展的凈化。

中共十八大報告中直接提到與住房有關的話有兩點,一句是「建立市場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結合的住房制度,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滿足困難家庭基本需求」,另一句是「要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與國家穩定相比,房地產業的超速增長必須為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讓路。勞動力、後發優勢等經濟快速發展紅利正在離我們遠去。改革是最大的紅利,那麼,房地產業未來的發展紅利在哪裡呢?我們需要思考並直面變革。

易子娘

仿佛蜜月

一、實乾反腐

網絡舉報,官方響應,媒體刊播。一時間,門戶首頁和都市報頭版上,天天可見官員被查的消息:山東農業廳副廳長被指用警力拘禁情婦、寫離婚承諾書屬實;深圳原副市長梁道行涉嚴重違紀;廣東順德稱副局長擁兩處房產屬實,其妻已移民菲律賓;山東日照被舉報擁有多套住宅官員否認舉報內容;四川達州稱網傳縣委書記9名情婦問題嚴重失實...

雖然其中一些貪腐仍處涉嫌狀態或被否認,但已經有足夠多的民間意見領袖承認,一股廉政風暴平地而起,似乎各地的紀委官員們都在追趕重慶創下的「63小時」紀錄。

周日,正是以《網絡曝光腐敗案件,回應查處效率高了》作為鋪墊,新京報用頭版頭條帶來《專家向中央建議官員財產公開》。其實,這則新任中紀委書記11月30日在京主持召開座談會的消息,早在前一天就經由新華社發稿而呈現於各地媒體,包括新京報自己,也是以「王岐山:作風關乎黨的生死存亡」為題刊載。

但這回,兩整版報道里帶來了更多的會場細節,即獲新浪首頁頭條展示的「王岐山反腐座談會禁念稿,財產公開成會場焦點」:「會後,在接受採訪中不同專家有一個共同感受,『會議風格讓人耳目一新』...座談會上,8位專家每位有10分鐘的發言時間。第一位發言的專家開頭提到『尊敬的王書記』,話沒說完,就被王岐山打斷,他請在場專家少說客套話,言簡意賅...王岐山說:『參加王某人的會,不準念發言稿,要學會深刻思考。』」。

而京華時報周六提前一步發布的與會專家訪談,也得到擴充,以說明「這一次意義不同」:「會上,多位專家談到盡快實行官員財產收入申報公開問題...感覺到,十八大後,對反腐敗的認識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需要展示新的中央領導集體反腐敗的決心和反腐敗的能力,雖然不主張和反對盲目的,無戰略規劃的,無頂層設計的,形式主義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面對今天老百姓切齒痛恨的腐敗,面對向老百姓承諾的『人民的利益和願望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不僅應燒『三把火』,而且應該燒多把火。不僅要在上任時燒,而且要在整個任上都燒,敢於打場攻堅戰和硬仗。」。

根據新京報引述,這位有直率之名的政治局常委為了證明「說長話容易,說短話不容易」,是拿他的領導作為榜樣——「王岐山舉例說,習總書記在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的講話,就很平實。」。

就是這段「平實」的講話,在這個周末被以三大最高喉舌為首的官辦媒體反復播送、熱烈響應,滿眼皆是「中國夢」。人民網和新華網甚至還在首頁攜手合作,來了篇《外媒熱議:中共「夢之隊」將引領中國崛起》。

人民日報的「復興之路啟示」頭版系列評論是其間重點,由新華社向全國媒體播發、央視新聞聯播預告誦讀,昨晚已至《沿著復興路,共築中國夢》,各地機關報轉載擴散,錢江晚報、重慶時報等都市報亦需共襄盛事。周六是《勿忘昨天,無愧今天,不負明天》,並輔以內版《國際輿論高度評價習近平闡述「中國夢」》;周日,《道路決定命運,發展才能自強》跟上,「抒寫中國夢,走向復興路」的專欄請來山東省社科院院長唐洲雁,以《實現「百年夢想」的政治宣言》表達振奮。

根據文中唐院長的說法,「總書記講話給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那句『空談誤國,實乾興邦』」——這應該是實話,事實上,市場化媒體比宣傳官員們更早發現了這8個字的新聞價值,這一點早在習近平國博講話次日各地都市報的頭版標題中即有體現。

「官員公開財產能實現就是實乾興邦,否則就是空談誤國」——這是中國青年報今天允許祝華新在一周輿情綜述中引用網民「李小翠123」的快人快語。的確,反腐力度如今成為很多民眾評判新任執政者的最重要指標。

繼周五當天即刊《以「實乾興邦」的精神實現中國夢》後,新京報昨日也將話題引回落馬官員,來一篇《以「實乾」反腐定能滿足民眾期待》,並獲新浪力薦:「反腐敗制度建設必須實乾。腐敗的潛滋暗長往往是制度性的,從媒體上觀察,落馬的官員多數都有著清廉的過去,曾經也都是身份清白、能力突出,他們又多是在掌握了一定的權力之後,淪為貪腐的奴隸...在反腐敗問題上,民眾才是反腐職能部門最堅實和最忠誠的盟友。連日來,網絡反腐捷報頻傳,一個『網絡扒糞』運動正處於進行時。多則反腐個案中的網民爆料,實則都是有意選擇在新一任中央領導集體上任之後。」。

此論亦可視作與人民網評的良好互動。為了響應總書記八字箴言,中共中央機關報下屬網站在周六到來時發表《杜絕空談,改進黨風先要改進表達》,由李泓冰針對「空談」連續寫出四句「誤國之深,莫此為甚!」的驚嘆。搜狐聞訊而來,晨間轉發之時將其置於首頁頂端,不過,那更是因為編輯發現其中有句「薄熙來、雷政富等一乾貪官污吏當政之時,都大言炎炎,冠冕堂皇,仿佛天下正義盡在掌握,私下卻蠅營狗苟、傷天害理」,決定可以此為頭條標題。

說起來,那位重慶北碚區前書記的床笫之事已被當作網絡笑料一個多星期了。中國青年報、南方日報已先後刊文提醒「不必做雷政富的『長相』文章」,新京報、北京青年報則因有人偽造雷政富情婦照片而勸告「監督公權不要透支網絡公信」,南方都市報權衡利弊,以周日社論《反腐需頂層魄力,也需公眾參與》求解:「腐敗可以導致一個國家的失敗,也可以製造一個社會的失敗。通過引入社會的、民間的力量,執政黨推出的反腐工作可以獲得更大的動力,也可以獲得更多的具體經驗...而另一方面,網絡反腐作為民間反腐力量興起的標志,如果不能被有效地與制度性的反腐工作相融合,也勢必會導致民間反腐鬥爭的失序。屆時,這股必然崛起的力量,不但遺憾地無法成為推進反腐的穩定動力,反而容易演變成一匹桀驁不馴的烈馬,其後果必然是既沖擊了腐敗官員,也傷及了無辜的人群。」。

結語處更是引用@人民日報周六晚安帖,即毛澤東當年名言:「只有讓人民起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其實,@新華視點這些天也很活躍。除了第一時間從廣東、山東等地帶來紀委通報外,也是在前天子夜高呼「微博正張開一張真正的天羅地網...神奇的微博讓腐敗者寢食難安,而這正是人民所盼!每一個腐敗者落網,都讓大家的明天和中國的未來多一份保障。我們繼續守望!」。

由其在昨天午前轉發的新華網濟南12月2日電更是得到五大門戶集體首頁刊載,在這篇《反腐不應只靠情婦》里發掘出金句——「部分官員把黨性掛嘴上,女性放心裡」。記者陳灝正是針對山東省農業廳副廳長單增德「離婚承諾書」一事發論:「曾有網友調侃:『家中失竊、日記丟失、二奶翻臉』已經成為反腐三大利器...這些官員們貪腐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為什麼非要等情婦站出來或者被人發現,才發現官員的問題?我們期待更加有力的反腐行動,及時發現官員的貪腐問題;我們更期待更加完善的制度設計,避免官員誤入歧途。」。

今晨,則輪到人民日報所刊七日談《網絡反腐須納入法治軌道》獲薦。文中,作者蘇顯龍列舉網絡反腐中的「誤傷事件」,強調「監督和隱私各有邊界」:「網絡舉報因其偶發性甚至戲劇性的弱點,使得反腐效果難言樂觀。針對當前嚴峻的腐敗形勢,更需要通過頂層設計,將網絡反腐納入法治化、制度化軌道。唯此,社會監督的正能量才能得到進一步釋放。」。

「反腐的主戰場在民間停留愈久,社會對制度治腐的不信任情緒愈深。這種情緒越被拖延,不僅意味著政府公信流失的加劇,對於監督體系的建立而言,也將帶來更大的信任成本」——誠如長江商報周六評論所言,事實上,面對《反貪成為高層開局突破口》這樣的新聞,總有人擔心那不過是另一場為登基而唱的戲。

至於「空談誤國,實乾興邦」,在微博論壇上也難逃吐槽。@北京崔衛平轉發「官媒一片叫好聲...可是觀其內容,卻也多是阿諛諂媚的空談。反對空談的指示被一大堆空談所附和」的嘆息;@趙楚更加不留情面,直言:「在當代中國,很多時候,空談這個詞就是權力者打人的棒子,外敷橡膠,內含鋼筋。誰是空談?什麼算空談?誰乾的又算實乾?這些話其實都標志著一種褒揚或處罰的神明似的權力,自己想說的時候,就是高瞻遠矚,不想聽,你說,就是空談,意思其實就是要你閉嘴。」。

環球時報此時不言,更待何時?周六社評《空談多了,就會逼全社會作秀》,就是要向各位重申「中國這三十幾年的進步,很多改革是通過『不爭論』或者『少爭論』實乾出來的」:「談得太多就掉入了民主的陷阱。西方國家是『談』的最大賣場,中國很多人頗為羡慕,但西方自己都認為他們談過了頭...一些人不斷提出理想化的要求,並帶動了部分輿論的參與。這樣的輿論運動常常並非是要解決問題的,而就是為了製造輿論本身...我們決不反對各種理論爭論,但爭論的天平一旦壓倒實乾,社會被層出不窮並且激動人心的口號主導,就有可能把我們這個底子薄、人口眾多的大國引向彎路和歧路。」。

但當揚子晚報選定《中央領導頻頻要求開會「不念稿」》作為今晨頭條時,長江日報又有話要問,「文風該朝著哪個方向轉變呢?」這篇武漢市委機關報社評不肯加入大合唱,而是批評:「我們看到一些會議中的專家、學者紛紛感慨會議新風,感慨的發言卻又是套話連篇。一些報章網絡不斷解讀新文風,解讀的文辭仍是老三段。這就是以八股的方式議論拋棄八股...轉變文風,更要剔除語言背後的種種障礙,從而讓人敢於說真話,願意說明白的話,習慣平等的對話,有能力接受推陳出新的話。」。

二、希望失望

如果說習李新政真有「新人新氣象」,那麼反腐就是最醒目的那一面,而重慶,當真是命中註定,成為最燙手的那一點。薄熙來時代已然遠去,在張德江作為過渡後,由孫政才在十八大後真正開始了「撥亂反正」。由朱瑞鋒爆料、紀許光推動的「雷冠希」事件,雖然產生了有關公民記者行為倫理的爭議,但這實在是一份上好的祭品或禮物,所謂「63小時」的微博反腐速度,讓新任市委書記在履新之初就獲得從中央官辦媒體到民間意見領袖的一致好評。

另一個薄熙來王立軍時代的標志性人物李莊也在這個時候飛抵重慶。

「時隔一年,李莊案似乎正在迎來轉折點。2012年11月29日上午,重慶市一中院立案庭約談李莊;此前的2012年11月23日上午,最高檢聽取李莊長達1小時10分鐘的控告,這則新聞登上了央視,新華社發了專稿」——這是南方周末記者劉長提前寫好的文字,在李莊走進法院大門前就已發表。

被李莊當年在庭上斥作「背信棄義」的龔剛模也在文中現身懺悔:「據南方周末記者獲得的龔剛模從渝都監獄傳出的口信,根本沒有他按鈴舉報李莊一事...在被『打頭』、『往頭上澆涼水用空調吹(冬天)』,並得知患癌症的老婆也已被控制之後,龔剛模只得服軟。龔剛華向南方周末記者證實,為了坐實李莊案,他的家人、朋友甚至包括一位鄰居,共二十餘人,都遭到警方拘捕和『監視居住』。在李莊案第一季二審開庭審理前,警方還對他們進行了『培訓』,以至於後來出現了法庭上證人不講普通話的情景。」。

「確定『山城的天,是晴朗的天』後,李莊恢復了往日的高調,再回重慶,不必再偷偷摸摸了」——其實,又何只是李莊恢復高調,中國一批更親近普世價值的市場化媒體,都在揚眉吐氣。專訪李莊之餘,南方周末專門配發評論《讓李莊案成為一堂法治課》,就此感嘆「三年來,李莊案三次風雲迭起,讓諸多司法的積弊暴露在公眾的面前,也給了我們足夠的反思機會。同時,也讓更多的人明白,法治不僅能保護弱者,也能拯救那些擁有權力的貌似的強者」;新京報、瀟湘晨報的特派記者簡直可以長駐重慶了,都在那個周四早晨迫不及待地預告李莊上午將應邀前往法院的行程。

南方都市報在《重慶一中院今日約見李莊》文末,署的作者名字則是「人民」。是的,人民網,不僅早在上周二用微博轉發推薦京華時報《李莊:四次密赴重慶找證據》的對話稿,還在傍晚公佈那份約談行程,並由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洪道德解釋稱「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將不會當時回復李莊是否受理該案」。

昔日階下囚,如今座上賓。昨晚,財新網已在首頁發布「依法治國與重慶教訓」座談會視頻,「李莊講述重慶警方構陷經過」、「李莊講述王立軍前秘書遭遇」和「李莊反思重慶教訓」高居點擊榜前三。而10小時之前,當@李莊發布自己站在人民日報社人民網前廳時的留影時,心中應是更有感慨,電子屏上寫著熱烈歡迎他做客強國論壇的大字,以至於他要來一句「呵呵,太客氣了」。

仿佛蜜月,劫後重慶。只不過,有人呵呵就有人恨恨,心存疑慮地說一句「李莊也不是個善主」尚算客氣,更多的是嘲諷他「上跳下串,非常歡快,其背後勢力卻是雪藏不露」,左派意見領袖@司馬平邦更將矛頭直接對準甘當「黑律師」打手的中共黨報官方網站,批其「12個董事里,三分之一外國人」,譏笑「今天,人民網,權威,實力,來自李莊」。

易子娘